【人物故事】甘盛堂(以更名為甘味堂)

有一種善待食物的信念,來自於兩位曾經被醫生宣告、只剩下幾個月生命的大叔。他們用失去過的健康,選取無毒栽種的當地蔬菜,以及池上米揉製的麵條,做出一碗與眾不同的牛肉麵,要以樸素淡雅,充分發揮食材應該擁有的味道,而不是人工添加物所調和出來的負擔。兩位大叔一位換過肝、另一位換過腎,有著親戚關係的他們曾想過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但天賜的機會讓他們重獲新生,也使得大病初癒後的兩人,決定要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人物故事】如初丼

如初是位於中山路上一間專賣丼飯的店,外頭有著古早台式的拉門,走進店內會聽見一首首經典的台語歌曲。當[黃昏的故鄉]以董事長樂團古今相通的樂風響起,正勾勒起兒時祖父母老家的畫面,才發現這股聲音是從店內舊碗櫥所發出來的,這畫面開啟了我的記憶,於是問老闆是否為南部人,果然是來自同鄉。

【人物故事】大陸婆婆麵食館

麵煮好了,小平房裡的客人期待已久的大盤雞麵終於上桌,碗裡浮著一層紅通通的辣油,看起來十分的嗆,但喝起來卻柔和順口,白麵厚實有勁,山雞肉與馬鈴薯燉的十分柔軟,這是店裡的招牌菜。大盤雞麵是店內廚師在家鄉時的拿手料理,池上人都稱這位廚師為大陸婆婆,她來自山西,一個十分遙遠的內地省份,而山西與台東相隔千里,有些客人會好奇是什麼樣的理由,會讓婆婆千里迢迢地來到池上,她面對完全不同的文化與風土時,該如何建立新的生活?

【人物故事】Marquee Pizza(已歇業)

馬熱結合老家種植的蔬菜與稻米加入食材當中,像是瑪格麗特披薩的羅勒香料,羅馬蕃茄豬肉飯的稻米,還有醬料中的酸奶與起司,靠著雙手逐一實現。她的羅馬蕃茄豬肉飯來自麥可加拿大的家鄉菜,燉煮五小時完全不加任何一滴水,再經過一天的熟成來入味,配上池上米飯是店內的招牌料理,還有在烤爐中慢慢甦醒的現烤PIZZA,搭配啤酒或香草紅茶,異國的一餐來到池上,與這裏的閒靜生活慢慢融合。生活中的巧遇也是她的料理靈感,某次鄰居阿姨拿來剛醃好的客家酸菜,突發奇想便拿來加入起司醬當中,結果意外的合拍,搭配烤餅吃趣味十足,成為店裡的限定商品。

【人物故事】BIKE DE KOFFIE 米貝果

充滿咖啡、手作米果香,並以木質風味打造的空間,此地的主人,是阿洋,他也曾是個旅人。阿洋過去跟許多人一樣,遠離家鄉到都市裡打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穿梭咖啡豆業務,做出興趣之餘,也考取烘焙、調酒、中餐丙級執照,並使用行動咖啡單車開始賣咖啡。

【人物故事】陳仔豆漿店

問起煎餃好吃的秘訣是什麼?陳記煎餃的陳媽媽笑著說:「沒有什麼秘訣,只要用心做,總有一天自然會開竅。」開竅似乎聽起來很神秘,有的人在專注時開竅,藉由反覆做著一件單純的事,腦袋漸漸重組經驗,突然間順序對了,事情也就做得越來越好。三十多年的時間,從推車到市場裡叫賣,到後來丈夫、兩個女兒都一起來幫忙,將小推車變成了特色早餐店。所謂的特色不是華麗的裝潢,也不是飄洋過海的異國料理,而是以關照的心持續提供價好實在的早餐。然而一路走來就像開鍋翻起的煎餃般金黃,煎得漂亮、吃得美味,但背後的人生姿態有時也像煎餃般翻轉,只是不知道在哪一時哪一刻。

【台東池上】鄉親麵店

鄉親麵店是池上當地數一數二的老麵攤,原先老闆娘退休後,便交由謝大哥經營。自母親手中承擔老麵攤,許多上一代傳承下來的規矩,他是一點也不馬虎,仍然捧在心裡。老麵攤持續受到在地人歡迎,既使同一條路上新的店家開立,客人總是在固定時間報到,吃老闆製作的麵條,拌上每天熬煮的肉燥,簡單的滋味中散發平凡的幸福。

【人物故事】福原打鐵坊

在池上福原街道上行走,會聽到敲打鐵塊的聲響,循著聲音源頭而去,看見一棟美麗老屋,紅磚上的招牌寫著「福原打鐵坊」。打鐵坊裡,可見一個僅穿著單薄背心、頭綁白巾的大哥,臉朝著高溫爐火做事,他五官有點日本味道,即使歲月留下些痕跡,但英俊的面孔仍在,只是多了更多故事,他就是被稱「刀郎」的鄭銘昇師傅,而他打造的刀遠近馳名。

【人物故事】池上書局

大約四十年前,池上的人口來到高峰,書局作為居民取得知識的基地,各種雜誌、書本、文具,男男女女們總會在有空時逛書局,甚至成為地方的資訊管道。池上書局位於火車站周遭的街區,附近有百年歷史的福原國小,以及池上一萬多人口的需求,曹姐回憶先生所說的繁榮,當時一間書局可以養活一家十多個人,那是個熱鬧時代。

【人物故事】田味家

點心是一種生活的調劑,在正餐前挑選喜歡的點心,讓放鬆時間增添喜悅的味道。也有人將他視為記憶的源頭,回到校園附近的街角挫冰店,削好的冰屑淋上店家熬煮的黑糖水,兩個人開心共吃一碗冰的情境,或是家裡餐桌上享用媽媽備好的點心,讓下課後的餓肚子,稍稍獲得釋放。對於田味家的力尤來說,身為客家人的媽媽總是在現有的食材中變化不同的料理,於是她繼承媽媽的好手藝,並以家中瓦斯行的淡季作為機會,打造一間放學後的點心店,讓甜味帶領人們走進美好的回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