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池上景點
  • 池上日記
  • 島嶼東方
  • facebook
  • 檔案下載
  • 線上商店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8 月 20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花蓮玉里】花蓮有機愛玉農

»

坦然與堅定建構之下的有機愛玉樂園
花蓮有機愛玉農/范振海

»

有著農業經濟系背景,善於統計及分析管理的范振海,在不易考上大學的年代下,憑著自身的努力考上國立大學;畢業後,美商公司招考員工時,於六十幾位應徵者中脫穎而出;其後跨領域到電子產業中,原先不懂3C產業的他,自行將原文書讀上七遍搞懂原理之後,成為研發部協理;而現在,返鄉運用母親留下的農地,看準愛玉產業的發展,用四十萬元簽下苗栗農改場種植愛玉的技術移轉費用,開始專注於推廣有機愛玉產業;同時,也擔任特作產銷班的班長,善用自身的管理能力,協助其他農民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務。

»

»

台灣的「國民點心」:愛玉

»

夜市裡的大腳桶冰、營養午餐夏季限定的甜湯、從媽媽手中變出來的夏季聖品⋯⋯記憶中的小時候,在太陽曬得又紅又喘的夏日午後,一碗檸檬愛玉冰的降臨彷彿一注冷水噴灑在燒得紅燙的機車排氣管上,一陣沁涼感由內而生,回復到平穩的心率。 即便愛玉在生活中如此常見,卻很少人知道:「全世界只有台灣種的出愛玉」。 說到愛玉的發現跟命名由來,最多人認可的版本也就是《台灣通史》上所記載的,清朝道光年間,一位大陸同安商人到嘉義山區採購土產,因天氣熱而到大埔溪流中飲水,飲水時注意到水面上有結凍的東西,便好奇地嚐了一口,清涼可口的味道讓他感到不可思議,觀察周邊環境後判斷是愛玉子產生的果膠,於是搜集一堆愛玉子帶回家研究自行做凝凍,後來便交給15歲的女兒「愛玉」搓洗販售,因客人總大聲喊著「愛玉,來一碗」,久而久之,大家就以「愛玉」來稱呼這款夏季冰涼飲品了。

»

»

從愛玉子到愛玉凍的凝結過程,使用的是人工搓揉的方式。將熟成的愛玉果摘下後,依序進行去皮、日曬,完成之後將愛玉籽倒入棉布袋中,再使用含有礦物質的冷水搓洗,不到十分鐘,水就凝固成我們熟悉的淡黃色愛玉凍了。 一般的植物多少帶有果膠成分,但愛玉子能自行凝結成凍的特質,在科學研究上非常罕見,且富含天然果膠成份,如此奧妙的植物,再加上台灣特有種的身份,若要稱之為最具代表性的「國民點心」,我想一點也不為過。

»

»

有機環境下的果園、後花園、動物園

»

採訪那天,站在遠方的范大哥揮揮手示意要我們跟在他機車後頭,不到一分鐘便抵達他家,迅速停好車的他站在緩坡上,頭戴米白色漁夫帽,身穿一件有領的格子上衣、與漁夫帽色系一致的工作褲以及標準農民配件的黑色雨鞋,看起來嚴謹俐落,有神的雙眼直視著我們,對上眼時微微地點頭示意,一放下安全帽,范大哥便領著我們認識他每日工作的地方。 范大哥提到,愛玉樹特別的地方在於,他只能生長在有機的環境底下,否則愛玉小蜂無法存活。

»

»

而當我們走在愛玉果樹林當中,沿路都能看見其他動物的生活足跡,一群番鴨、雞隻成群結隊的在樹林中拍翅行走,小黑狗不時的在地上翻滾,這時,范大哥開始向我們介紹起他的有機樂園。 野薑花、杜鵑、芙蓉、木瓜樹、香蕉樹⋯⋯,范大哥說,他希望這裡不只有愛玉樹,希望還可以有各式的動、植物在這裡出沒,在一片綠之外,增添繽紛感。當范大哥走到木瓜樹前時,停了下來,「這裡只要有得吃,猴子就會手臂各夾一個木瓜,手裡還會再拿一個」原來,兩邊的山頭各有一群猴子,他們時常為了搶食木瓜爭鬥打架,山豬、山羌也會到這裏找食物,把香蕉全部挖出來帶走,「所以我說,我這裡的木瓜、香蕉都是種給附近的動物吃的」在乍聽無奈的話語裡頭,絲毫聽不出半點責怪。

»

»

種植就如同一場投資

»

我們繼續走著,眼前是上百株的愛玉果園,在十七年前,原來是一大片肉桂樹林。在返鄉照顧母親的那段期間,一次的因緣際會,他決定利用家後方的空地種植肉桂,打算日後提煉肉桂精油販售,嘗試十年左右,確定肉桂市場不如想像中的大,如快刀斬亂麻般,一口氣砍了整個山坡地約四千棵的肉桂樹。

»

»

「input投入因子跟output產出因子之間不能差太多嘛,只要發現不對,就得趕快下決定,拖下去只會損失更多」。「做這個事情其實就是gambling,所以你賭的任何東西都要去做判斷input的factors跟output,兩件事情要去做比較,贏的基面勝過輸的基面就要馬上下決定了,看土肉桂這件事不行,就要趕快砍掉」,如此「快、狠、準」的決策思維,范大哥說是受過去美商公司訓練的影響,在范大哥的心中,其實,種植就如同一場投資。

»

淡然態度中的一股堅毅

»

范大哥說話中英夾雜著,有著一股沉穩且不急不徐的說話節奏,不知不覺地讓人只想專注聽他說話,舉手投足間皆散發著管理者風範。 整個訪談過程中,范大哥時常有電話響起,他說道,多數農民幾乎只懂得其領域的專業知識,一離開專業領域往往顯得相當吃力。而三年前被推舉成為特作產銷班第三班班長,主要協助處理班上的行政事務,寫公文、申請政府經費、申請有機認證、跟廠商的帳務核銷……等等,申請程序處理起來相當繁複,「你要我拿鋤頭很輕鬆,拿筆的話,倒是比這個鋤頭還要重」范大哥說這正是許多農民的心聲,但這對於曾在外商公司待過好幾年的他, 處理起來是信手捻來。

»

»

在大學畢業後的幾年,范大哥便到外商公司做種雞的飼料管理研究,八百個員工每日輪班,一個月一百萬隻雞的飼養到屠宰一手包辦,爲了確保品質穩定,經常半夜到工廠進行監督,親自把關每一道程序,「主要是預防他們偷懶,看有沒有按照正常的程序走,不然品質會不好」。 「以前工作待遇很好,但常常在晚上十二點都還是會接到老闆電話,美國老闆想到什麼就「啪」地打過來了,有時候迷迷糊糊想睡覺,有時候迷迷糊糊的因為在應酬喝酒。每天六點多得起床,一天大概睡六個多鐘頭這樣」。

»

范大哥說,回到家鄉主要是因為母親的身體,「媽媽年紀大、身體不好的時候,就會一直想念我這個小兒子,那時候想說趁還年輕就回來陪陪她」。而在他返鄉照顧母親的這段期間,剛好被邀請到電子產業做管理,「3C產品真的把我搞死了,他(老闆)拿一本書給我,那本書我整整念了七遍,那本書唸完我整個3C產品都通了」,原先對電子產業一竅不通的他,自行努力弄懂光波、光通訊,海底光纜等等的原理,而後順利擔任研發部主管,空降部隊的他最終依然讓底下員工心服口服。

»

「那時候不能不懂,不懂怎麼管的了」,一句自然吐出的話語,語調依舊平穩。彷彿在范大哥的心中,沒有困難般的存在,無論遇見什麼事情,有的只是如何克服跟面對解決,如此而已,淡然的態度中有著一股超乎常人的堅毅與韌性。

»

»

同等態度經營一個「家」

»

在工作上付出許多努力的范大哥,也同等用心的在經營家庭關係跟營造家中氛圍。「共同分工」,可說是范家的共同信仰,「無男女之分」,更是個關鍵。 身為客家人的范大哥,跟我分享客家話裡的一個精神「兒子當媳婦」,在家庭當中,最重要的是大家為了「共同的家」努力的心,之間不該有性別、身份之分。 包括以前孫女剛出生時,洗澡怎麼洗、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等等,全是他一手包辦的,後來還將方法傳授給女婿,並時常叮嚀著平時忙不要緊,但下班或是週末一定要幫小孩洗澡,「父女之間的感情會特別不一樣」范大哥看進了我的瞳孔,說話節奏放緩,他這句話說得很深,很深。

»

「家事大家一起做的時候就會差很多,你坐在那邊看電視喝茶,另外一個做得要死,那是不是大家做一做,兩個人做完一起坐下來喝茶不是更好嗎,非就你一個人在那邊做的要死,我是很反對這個概念,我就覺得家是大家共同的」。 一位父親在家中該扮演著何種角色?對於出生滿十個月爸爸便離世的范大哥而言,本應該是件極為陌生的事,因此好奇問了是如何想像一位父親在家中扮演的角色,「我出生十個月爸爸就走了嘛,所以對於『爸爸』的概念是沒有的,但我就是出自於一個自己的感受當中,去想像做好一個父親,應該要怎麼做」,平緩的語氣當中依然無法掩蓋話語本身的重量。 我看著眼前的范大哥,在他那一貫平穩的氣息之下,是一股樂於擁抱各式挑戰的坦然及對於自身信仰價值的堅定,我心裡想著,這是多麽難得的。

»

»

聯絡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樂合里新民45號
聯絡電話:0919108609.03-8889850
聯絡Email:frankfanch@gmail.com
FB粉絲團:范家愛玉園

»

#本文同步刊載於『花蓮小農物語』

»

Share this:
11516
4
About the Author: 大白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還記得第一次有環島的念頭,是我剛從大學畢業,當時看了一部電影《練習曲》,影片結束後,散場的燈光亮起,胡德夫〈太平洋的風〉曲子伴隨著謝幕的文字,悠悠地唱著,彷彿再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台東池上 0 comments
    36
  • 【花蓮玉里】花蓮當歸達人
    畢業後到台北闖天下,開兩間連鎖海產餐廳的張再進,因想起父親離世時,最掛念的是他花大半輩子悉心照護的當歸田,身為長子的他,從小跟著父親下田,對當歸自然有著一股特殊 Read more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4
  • 【台東池上】宛美越南料理(已歇業)
    來自越南,從小就跟著父母在餐廳裡做餐,許多料理都是在大人的身邊看著做,自己從中悟出料理,對她而言吃就等於學,只要味道進入她的口中,就會不自覺化做一道食譜,待回家 Read more
    in 地方小吃 0 comments
    16
  • 【台東鹿野】熱氣球飛行員-邱盛富(達亥)
    熱氣球緩緩飛過天際,不像飛機離地面如此遙遠,也沒有直升機發出轟隆隆的聲響,它穩定地、安靜地在空中劃出一道幅度往前飛行,彷彿乘載著某種重要的東西。熱氣球飛行員-達 Read more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1

Leave a Comment!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於我們

因為旅行的緣故認識池上,2015年,也在朋友的鼓勵與介紹下,在池上承租了一間60年的老房子,也將原有的設計工作從都市移往池上,利用網路工作之餘,也努力與當地人看齊,學習他們生活中的智慧,並利用這樣的空間與不同領域的朋友結合,分享共好的生活理念。

 

【走走池上】是工作室,也是一個半開放式空間,歡迎旅人來到這裡,翻閱書籍放慢腳步,品嚐我們喜愛的咖啡或飲品,以他鄉的眼光寫下精彩動人的故事,也讓走走池上得以透過旅人的角度,變得更寬廣遼闊,帶來更多的感動與驚喜。

近期文章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21 11 月, 2019
  • 【人物故事】鐵馬驛站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熊良心生態顧問公司
    【人物故事】熊良心生態顧問公司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原鄉豆花
    【人物故事】原鄉豆花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春田喜樂
    【人物故事】春田喜樂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里山藝術工作室
    【人物故事】里山藝術工作室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好煎炸
    【人物故事】好煎炸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Is well
    【人物故事】Is well 04 11 月, 2025
  • 【臺東池上】稻米原鄉館
    【臺東池上】稻米原鄉館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阿嬤的店
    【人物故事】阿嬤的店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沐藍池上
    【人物故事】沐藍池上 04 11 月, 2025
沒有業配只好放廣告
Copyright © 走走池上X島嶼東方 設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