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池上景點
  • 池上日記
  • 島嶼東方
  • facebook
  • 檔案下載
  • 線上商店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11 月 04
in 人物故事, 台東池上 0 comments

【人物故事】Is well

午後的池上小鎮,陽光靜靜灑在中山路的一處老屋,竹編夾泥的牆面帶著歲月的痕跡,碎石鋪成的小徑引向一扇木門,推開門,伴隨輕微的吱呀聲,是那淡淡的草本與木質香氣,像是一種輕聲的邀請。這兒是「is well」,屋內的光線在竹頂的縫隙間溜落至桌上的花器與蠟燭上,所散發的獨特靜謐氛圍,呼應了店主韋如一路走來的心境寫照。
 
時間回到2016年,24歲的韋如離開節奏忙碌的台北,一度在各地流浪,直到池上的山與稻田讓她感覺像被「充滿電」。她說:「那時,我想找一個可以安心創作的地方,最好能住,也能做東西。」於是她在大埔村找到一棟小房子。

 

房子按照她筆記中的店面草圖、規劃的裝潢風格,整理出她想要的店內風格。那時充滿熱情的她,也從選物、手工作品、咖啡,投入了滿滿心血。在她的努力下,「is well」成為一個許多旅人、創作者都很讚賞的地方。

2019年,隨著原店址的租約到期,她和「is well」搬到池上中山路上的老房。這座已有八十幾年歷史的房子,曾由藝術家王金生整修過,竹編與泥牆帶有原始的美感,所以韋如沒有再去大刀闊斧地翻修,而將空間視為「藝術家留下的作品」,為了保留那份創作痕跡,只修繕水電與地面,以及燈光和動線安排。

 

店裡有她手作的香氛蠟燭、台灣各地工藝家創作的陶瓷與木雕、草木編織的作品,還有她自己挑選的生活小物。推門而入,視覺、氣味、觸感甚至音樂,都是她精心安排的創作,讓來訪的人往往都能按照當下的狀態,喜歡上她給的生活提案。

 

然而經營老屋,和其他池上開店的業者一樣,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由於房子結構與天災帶來的損壞,於是韋如決定讓「is well」的營業在 2024 年暫時歇業,開始一段長達半年的整修,加入更多自己對於空間的想法,也趁這段期間,出走到幾個國家,感受不同樣貌的城市,藉著離開原本熟悉的生活,尋找更多答案。

「原來 is well 是我的夢想。」她在停業前的社群文字裡這樣寫著,那是一句帶著坦白的告白,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確認。停業半年多過去,韋如說,離開池上的日子,或許是一場必要的遠行,讓她重新看見自己最初的樣子。

 

2025年,店舖重新開門,來訪的客人感受到不同於以往的放鬆感,或許是音樂、擺設,也可能是經歷遠行後的韋如;她不再急著追求聲量,也不再執著於被「很多人看見」,而是把重心放在自己與空間的自在,以及與每一位走進來的客人共享一份「舒服」。她笑說:「以前很想證明自己,現在只會想著怎麼持續就好,不要太逼自己。」這份轉變,不是妥協,而是成熟。

如今的「is well」,依舊有她的喜愛氣味的蠟燭與選物,也多了她旅遊看到的故事。有人坐在窗邊點一杯抹茶冰飲,靜靜望著外頭光影的移動;有人帶走一只花器,笑說要回家插上進來前撿到的小花,她說:「選物店很像一種生活的提案,也許人會因為花器,而開始留意身邊很小的事物,那就能帶給生活細微卻持續的改變。」 店從大埔村來到中山路,她從年輕時的急切,到如今的從容,33歲的韋如多了沉穩氣質,也多了一份坦然。她說,「is well」的意義像是一種內心的安住,就算生活中有不完美,有起伏,心裡依然能找到一種「這樣就很好」的感覺。對她來說,這間老屋與其中的一切,都是她感受和喜愛的創作,是一種與無常共處的練習。

 

來到店裡,偶爾可以遇見店狗靜靜趴在角落,聽她介紹某位工藝家手作的器皿,也可以點上一杯氣泡飲品,坐在窗邊靜靜感受時光的流動。「is well」,因她而存在,而她,也因這間店而成長,這個空間就像池上的一處縮影,帶著時間的皺摺,在每一次修補與重生後,更顯得堅韌而安好。

Share this:
16
0
About the Author: 大白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還記得第一次有環島的念頭,是我剛從大學畢業,當時看了一部電影《練習曲》,影片結束後,散場的燈光亮起,胡德夫〈太平洋的風〉曲子伴隨著謝幕的文字,悠悠地唱著,彷彿再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台東池上 0 comments
    36
  • 【台東池上】水也上居
    來到池上,總有許多不同的選擇,若走至中華路,轉進這條隱密小巷弄的街角,會看到一間小巧可愛的三角窗餐廳,外頭是白色圍牆,門窗以滿滿花草點綴,雖然散發濃濃歐式小館的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台東池上, 特色小店 0 comments
    7
  • 【人物故事】美而欣早點
    對於人們來說,一早離開家門不是先到公司學校,而是往熟悉的早餐店報到。在五花八門的飲品蛋餅蘿蔔糕燒餅麵包,那些煎烤香氣和飽滿早餐,是一日之初最好的五感享受。張大哥 Read more
    in 池上早點 0 comments
    23
  • 【花蓮富里】一禾田
    插秧、收割季節,跟著在田裡穿梭,收割結束緊接著忙著張羅碾米、包裝,她是花蓮富里鄉一禾田有機米老闆娘廖素淩,家住南投的她從沒務農經驗,而今她和先生辛勤耕耘著他們的 Read more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6

Leave a Comment!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於我們

因為旅行的緣故認識池上,2015年,也在朋友的鼓勵與介紹下,在池上承租了一間60年的老房子,也將原有的設計工作從都市移往池上,利用網路工作之餘,也努力與當地人看齊,學習他們生活中的智慧,並利用這樣的空間與不同領域的朋友結合,分享共好的生活理念。

 

【走走池上】是工作室,也是一個半開放式空間,歡迎旅人來到這裡,翻閱書籍放慢腳步,品嚐我們喜愛的咖啡或飲品,以他鄉的眼光寫下精彩動人的故事,也讓走走池上得以透過旅人的角度,變得更寬廣遼闊,帶來更多的感動與驚喜。

近期文章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21 11 月, 2019
  • 【人物故事】鐵馬驛站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熊良心生態顧問公司
    【人物故事】熊良心生態顧問公司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原鄉豆花
    【人物故事】原鄉豆花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春田喜樂
    【人物故事】春田喜樂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里山藝術工作室
    【人物故事】里山藝術工作室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好煎炸
    【人物故事】好煎炸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Is well
    【人物故事】Is well 04 11 月, 2025
  • 【臺東池上】稻米原鄉館
    【臺東池上】稻米原鄉館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阿嬤的店
    【人物故事】阿嬤的店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沐藍池上
    【人物故事】沐藍池上 04 11 月, 2025
沒有業配只好放廣告
Copyright © 走走池上X島嶼東方 設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