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池上景點
  • 池上日記
  • 島嶼東方
  • facebook
  • 檔案下載
  • 線上商店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8 月 20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花蓮玉里】劍劍好米

»

從男孩到男人,從商人到農夫
劍劍好米

»

當年二十一歲,剛結束一年台北糜爛生活的謝銘鍵,決定返鄉務農,起初種稻的隨意態度導致當年收成慘重,因意識到後無退路,於是花上四年穩紮穩打地學習種稻方法。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因自身經營的部落格及自編自導的搞笑影片在新聞台曝光,意外成為網路紅人,使得自家品牌《劍劍好米》在短期內就獲得不錯收入。

»

»

一桶瓦斯,聞到家鄉味

»

從小因農事而從未擁有過寒暑假生活的謝銘鍵,國小三年級時便告訴自己,未來打死也不要務農。當時一退伍的他,便馬上到了台北做電子產業相關的工作,八個男人共同租在新北市區一間十坪大的六樓頂樓加蓋,他們自稱為「八小福」。 月租兩千元、永遠顯示85度的冷氣機、洗手台在馬桶正對面的窄小衛浴空間、男室友們的夏日酸味、室友帶女友回家所交付的休息費⋯⋯,當回憶起那段在台北生活的日子,謝銘鍵總是笑地合不攏嘴,「在台北,雖然窮歸窮,但也是挺好玩的」。 「從小到大,你認真去想,都不用去領錢,都是爸媽給的,我拿到第一份三萬塊薪水的時候,心裡想著三萬塊換成百鈔會有幾張?三百張耶!!哇,當下就覺得自己是有錢人!」他說著當時自己太會花錢,加上台北誘惑多,喝酒、夜市、夜店,依然半個月就將薪水花個精光,有時還得回家跟父母要錢,而接下來的一年,他持續過著沒有人生目標的生活,一直到某天他叫了一桶瓦斯。

»

一個不用上班的午後,他叫了一桶瓦斯在家等著,過沒多久,一個阿伯扛著瓦斯桶爬上六樓,氣喘吁吁地說「少年仔,爬六樓要再加五十塊!」,給了五十塊後,他看著阿伯臉上藏不住的喜悅,想到自己的揮霍生活,開始感到愧疚,「我就想著,如果他是我爸媽的話,你看他賺一個五十塊要爬一到六樓,可是我一通電話可以拿到一萬塊,所以我覺得這對不起父母」。 在對於父母的愧疚感之外,他接著想著,若是將來被機器取代,那麼自己該走向何處?在他無法預見未來的同時,他下了一個決定,回到他所熟悉的那塊土地上種田。 當晚,在回玉里的火車上,窗戶飄進報紙燒柴火、砍草後的味道,「以前根本想像不到別人口中的家鄉味是什麼,但那個瞬間,我懂了,我知道我屬於這裡」。

»

»

雙管齊下:農業改良場與榕樹下酒吧

»

謝銘鍵在過去田裡的幫忙經驗中,多半只是照著爸爸的吩咐工作,對於農業知識幾乎是一概不知,剛回來時家中擁有七甲地,爸爸交給他其中一甲地管理。田裡施肥週期為十五天一次,一次撒五包肥料,毫無概念的謝銘鍵當時一次撒了二十包,謝銘鍵的爸爸一甲地一年約收成一萬斤,那年,謝銘鍵只收成兩千斤,創農民史上新低。「你可能不適合回來務農,你還是回台北好了」,那次事件後,他爸爸語重心長的對他說了這句話。 「在台北我可能可以退,但我都回到鄉下了,再退後面就是懸崖了」,爸爸的那句話,激起了他務農的決心。

»

那次經驗後,他開始認真學習農業知識,起初先到花蓮農業改良場上課,學習基礎理論、安全用藥知識,但由於理論與實際之間依然有些差異,於是想到「榕樹下酒吧」這招,在田附近的榕樹下擺上一組「農民調酒」:保力達B加上國農鮮乳、莎莎亞,他自得意滿地說,當農民們聚在一塊的時候,便是自己吸收精華的時候了,「那時候,每個人講的我幾乎都聽,因為每個農民都有自己的一套」,基礎理論與實務經驗雙管齊下,並花上整整四年的時間,將農業知識紮實打穩。

»

»

顛覆常人對於農夫的印象:「老、苦、可憐、窮」 一次午後,「八小福」的成員相約打網咖,當時謝銘鍵對單機小遊戲感到乏味,無意間發現「部落格」,當時誤以為是打山豬的部落遊戲而產生興趣,當他發現其實是一個以文字、影像為媒介的網路寫作平台,因返鄉務農而增肥二十幾公斤的他,閒來無事便興起了寫「減肥教學文章」的念頭。

»

「我不是不相信你不是農夫,而是農夫具備幾個條件:老、苦、可憐、窮,而這些你都沒有」,因為網友的這句話,謝銘鍵發現多數人對於農業生活依然停留在過去的想像,因此決定要以部落格及自編自導的搞笑影片作為媒介,以軟性的方式讓更多人進入到農業的世界,並轉以「翻轉大眾對於稻農單一想像」為目標經營部落格《小劍劍&開朗少男奮鬥史》,以及自編自導,自行剪接數十支以推廣農業知識為主軸的無厘頭影片。 其中一支讓謝銘鍵多了「跳水農夫」稱號的影片,是在2016年莫蘭蒂颱風侵台之前。當時的他在事前預測到強颱可能帶來的農業威脅,因此向政府申請水圳建設,卻只得到一句「沒經費」的回應,於是拍攝一段影片,希望相關單位能重視及關心排水系統的問題。 影片中的他奮力跳進水淹至胸口的田裡,再從淹水的田裡拔出一株水稻,為的是希望能以真實且詼諧的方式引發關注,進而達到建設水圳的目的。「我不走悲情的路,悲情不是我的風格,那時候我的訴求是可以幫我們想辦法把水排掉,我要的是,希望農民能有很好的、合理的環境種植農作物,我要的只是這樣」。

»

»

知足便是富有

»

2007年,一位聯合報記者注意到謝銘鍵,便相約採訪,他永遠印象深刻那天,報導出來的隔天,一早起床後打開手機,顯示一百多通未接來電,一整天手機響個不停。電話那頭是一個阿嬤,「少年仔,你很棒,你要繼續堅持喔」,接著是一個阿伯,「我很欣賞你喔,真的不錯,我會支持你喔」,那天過後,每天的訂單量暴增,他開玩笑地說,那天是他人生第一次刺青,每天在田裡工作的時候,都要拿著一支筆,邊接電話邊將訂購資料抄在兩隻手臂上,抄到手臂不夠寫時,便衝回家將客人的訂購資料在抄寫在紙上,之後再回到田裡繼續工作。

»

那幾年,是《劍劍好米》的巔峰時期,而當人到達一個事業巔峰之時,往往也是最容易進入到自我迷失狀態的時刻。當時月收超過百萬的他,每天忙著處理進出貨的事情, 幾乎都得從早忙到晚,錢雖然賺得很多,但某一天他發現自己只會賺錢,卻不懂得生活,於是開始調整生活步調,將不必要的東西丟棄。 「後來就覺得,人不是應該要活得輕鬆一點、快樂一點嗎?不要只想追求金錢。雖然他們不可或缺,但太多我也覺得不需要,夠用就好」,在整個訪談過程當中,「知足就是富有」這個概念被提及好幾次。

»

»

從男孩到男人,從商人到農夫

»

我問著正值水稻農閒期的他,近期一整天都在做些什麼呢?「最近啊,主要在跑契作合約、簽約貸款,選購新機器,了解新作物的生長,跟豆農、麥農聊天」說著的同時,他拿出一大疊的契約紙本,而他說這只是冰山一角。 他跟我提到,近年因台灣飲食習慣逐漸西化的緣故,國人食米量在2016年時創了歷史新低,平均一人的年食米量為四十四點五公斤,相比三十年前少了整整四十公斤,「那時候,我還在想是我種的米變不好吃了嗎?但後來發現不會啊,而且還更好,以前用化肥,現在用有機肥」後來才知道,原來近三、四年來,種稻的人口越來越多,但稻米的需求量卻不停地減少。

»

「在這個情況下,我看到我未來的問題,所以我現在就是要從事不同作物的種植,而不同作物有不同的技術跟機器要投資,所以想要立足,就要不停地改變,不能做永遠的那一套。」因此,謝銘鍵除了持續種植水稻之外,最近也已經開始規劃其他農作物的種植,像是蕎麥以及豆子。 「我要常常去上課、跟其他的豆農、麥農聊天,因為我要知道我種這個東西我要承擔的風險有什麼,還有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什麼,在種這個產物的時候不會虧損,更好的是要有盈利」。

»

»

談起自己,他說「以前像商人,因為要做生意,現在比較像農夫,漸漸地回到生產線上把品質顧好」。 在返鄉務農的這十三年期間,謝銘鍵的農作物領域從1甲、7甲、20甲,到今年預計擴大種植的40甲田地。看著眼前的他,開始對訪談剛開始所聽到的故事感到有些陌生遙遠,過去那個將肥料五次做一次撒的謝銘鍵彷彿是真的過去了,今日的他,同樣保有樂天直率的性格,而相較於返鄉前期,眼前的他最大的不同是,他不再憑自身感覺做事且整個人確實多上了幾分的沉穩。

»

聯絡地址:花蓮縣玉里鎮中山路一段37號
聯絡電話:0912227226
聯絡Email:luilui19810422@yahoo.com.tw
FB粉絲團:小劍劍-務農夫婦X田園生活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70Farmer

»

#本文同步刊載於『花蓮小農物語』

»

Share this:
16473
5
About the Author: 大白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還記得第一次有環島的念頭,是我剛從大學畢業,當時看了一部電影《練習曲》,影片結束後,散場的燈光亮起,胡德夫〈太平洋的風〉曲子伴隨著謝幕的文字,悠悠地唱著,彷彿再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台東池上 0 comments
    36
  • 【花蓮瑞穗】瑞穗生態農場
    花蓮好山好水,孕育出優質水質、土壤,近20年前一群出家師父,因喜愛花蓮的空氣、乾淨的環境,選擇花蓮瑞穗瑞北村土地,他們辛勤開墾、不施農藥、化肥,堅持有機種植文旦 Read more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5
  • 【人物故事】熊良心生態顧問公司
    熊良心團隊,除了監測與倡議,也開始設計更多互動性的遊程活動,例如從一個便當開始,讓旅人透過餐盒中的米與蔬菜,認識田間的故事與生態的交織,這類行程吸引許多親子的參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台東池上 0 comments
    0
  • 【人物故事】Coffee stay
    勇龍,是個土生土長的池上人,高中後到台北讀大學,退伍後,剛回到池上的他,對未來還沒有什麼明確的想法,索性先到爸媽經營的民宿幫忙,適逢社區大學選擇他們的民宿做為上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0 comments
    11

Leave a Comment!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於我們

因為旅行的緣故認識池上,2015年,也在朋友的鼓勵與介紹下,在池上承租了一間60年的老房子,也將原有的設計工作從都市移往池上,利用網路工作之餘,也努力與當地人看齊,學習他們生活中的智慧,並利用這樣的空間與不同領域的朋友結合,分享共好的生活理念。

 

【走走池上】是工作室,也是一個半開放式空間,歡迎旅人來到這裡,翻閱書籍放慢腳步,品嚐我們喜愛的咖啡或飲品,以他鄉的眼光寫下精彩動人的故事,也讓走走池上得以透過旅人的角度,變得更寬廣遼闊,帶來更多的感動與驚喜。

近期文章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21 11 月, 2019
  • 【人物故事】鐵馬驛站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熊良心生態顧問公司
    【人物故事】熊良心生態顧問公司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原鄉豆花
    【人物故事】原鄉豆花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春田喜樂
    【人物故事】春田喜樂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里山藝術工作室
    【人物故事】里山藝術工作室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好煎炸
    【人物故事】好煎炸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Is well
    【人物故事】Is well 04 11 月, 2025
  • 【臺東池上】稻米原鄉館
    【臺東池上】稻米原鄉館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阿嬤的店
    【人物故事】阿嬤的店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沐藍池上
    【人物故事】沐藍池上 04 11 月, 2025
沒有業配只好放廣告
Copyright © 走走池上X島嶼東方 設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