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池上景點
  • 池上日記
  • 島嶼東方
  • facebook
  • 線上商店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8 月 20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花蓮玉里】917農場

»

「我們是一朵一朵的手採,其他人多半是用撈的,因為他們的工資計算方式是採公斤的,我們的話是採天的,我的工人大概一天採五公斤,別人的一天可以採到二十幾公斤。」怡瑄姐淡淡地說著這句話,彷彿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了。917農場夫婦倆嚴格掌管每一朵金針花的品質,柴燒金針花的品質從手採做起,更是遵循傳統古法龍眼木柴燒的方式,整個烘製過程三十個小時不間斷,期間還需要定時翻覆木柴,掌控火候大小。儘管費時、耗神,夫婦倆依然堅持上一輩龍眼木柴燒的方式,這似乎也象徵著金針花農堅毅不拔的精神得以延續下去。

»

»

金針花,華人世界裡的母親花

»

像是一大片金橙色花毯披在山肩上,底下的綠襯出上頭橘花的暖,陽光聚焦在花蕊頂端,滿山谷的金色小圓點隨著微風吹動,像一層層的海浪般,恣意地在整座山頭上舞動著。 每年八到十月,是金針開花的季節。近年因配合政府的留花政策,在開花季的這段時間,太麻里的金針山、富里的六十石山、玉里的赤柯山上都能看見一大片橘黃的金針花海。 如果說,康乃馨是代表西方世界的母親花,那麼,金針花就是代表華人世界的母親花了。在古時候,遊子出外遠行之前,都會先在房子後院種上萱草,希望母親在欣賞、照顧這些花的同時,能減輕對自已的思念,見而忘憂。這裡的「萱草」就是我們今日所熟悉的「金針花」,別名又作「忘憂花」,象徵著忘憂跟喜悅。

»

»

9:17,一個使家更為完整的時刻

»

將時間倒轉至一九五九年,八月七號這天,台灣中南部發生一場「八七水災」,其嚴重程度僅次於1999年的921大地震以及2009年的八八風災。那時,許多災民因而被迫遷離家園,從西部移居至花蓮玉里、富里⋯⋯等等的東部地區,逐步耕作,展開新生活。花蓮縣玉里鎮917農場男主人李錦智的外公便是當時從嘉義至赤柯山開墾的金針花農之一。 花蓮玉里雖然說溫度不低,但因為玉里鎮位於花東縱谷底下,水氣、濕氣相對來說還是重了許多,當我們抵達他們家中時,顯然有點凍壞,「嗨,快進來,比較不會冷」「東西可以放下呀,坐坐坐!」一看見因門牌號碼跳號而有些小迷路的我們,917農場女主人黃怡瑄便熱烈地歡迎、招呼我們。

»

»

怡瑄姐講話的速度是常人的1.5倍速,真性情的她幾乎想到什麼便講什麼,語末時常搭配著從丹田深處發出的豪爽笑聲,反之,老公李錦智大多是在一旁幽幽的補充說明著怡瑄姐的話,偶爾逮到機會便來個小吐嘈。 返鄉以前,夫妻兩人都在科學園區擔任硬體設備工程師,因時常輪大夜班,身體開始不如以往健壯。「結婚大概三年,都生不出來。我們看了很多醫生,打針吃藥都沒有用,後來才決定人工受孕生下大兒子」,怡瑄姐侃侃而談著大兒子漫長的出生歷程。

»

後來,因為兒子的出世、生活品質的考量,兩人才決定回家鄉務農,過上健康、規律單純的日子,「回來後兩年,自然地就有了女兒」。 好奇地問了品牌當中的數字「917」的含義,才知道原來品牌的命名是源自兒子的出生時間,9點17分,正好也取諧音「一起」之意相呼應。看見後方掛著一片展覽用的大型帆布,上頭的品牌logo是由兩組「九一七」組成,兩串國字各自站在左右兩側,看起來就像一棟房子,九一七的字形像是築起房子的鋼筋結構,同時也正是一個使家更為完整的時刻。

»

»

人的生存本能,開啟有機種植之路

»

聊到剛回來的日子,李錦智說剛回來時其實不好做,老一輩的人還是喜歡吃「紅針」,紅針是有加二氧化硫的金針,加工後顏色紅紅的,後來紅針就成為農民之間通用的說法了。 李錦智提到,市場對於紅針的需求一直都是有的,尤其是南部,「我們有遇過客人說我們這個(有機的)不好吃就直接不要了」。無硫金針一旦煮湯顏色就會變得黑黑的,小孩子看到通常不太敢吃,也就比較少人買,而相對地,耐煮的紅針煮久脆度依然,煮湯不會變黑、加上本身酸酸的味道,自然就是多數消費者比較方便的選擇。

»

「為什麼在2006年返鄉接下爸爸的田地之後,會改變種植方式,轉作有機?」在我一問完的同時,怡瑄姐幾乎沒什麼思考,直率地接了一句,「剛回來時,我親眼看到大家噴農藥,當下就覺得,哇!原來我們吃的東西是這樣子來的,就一個很簡單的原因,我怕死呀!」一講完自顧自地大笑起來,微低的頭多了一分不好意思。 我心想,正因為原因是如此地簡單,才越接近問題的核心。誰不怕死? 因天然的金針花偏暗黃色,料理時又容易變黑,消費者多半在不了解的狀況下會直接排斥,於是,農民為了保色、防腐,經常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二氧化硫。

»

就在幾年前,金針花界爆發一陣二氧化硫風波,檢驗出超過一半以上的市售金針都有二氧化硫超標的情形。 因一年約採收三四千斤左右,產量較其他花農大,他們都是將採收完的金針花賣給中盤商,但在那次風波後,中盤商突然不收他們的金針花,「那時就在想該怎麼辦,那不然就是做這種什麼都不加的,我們自己來賣」一個純粹的想法,讓年產量從三、四千斤直直跌落到兩百斤左右,「那個時候,我們賣兩包金針再送一個客家花布袋,人家都是為了那個袋子才來買金針的」,接著好幾年下來,憑著一股對於有機食材的信念跟堅持,「一直到今年開始,我自己一個人可以賣上千斤的乾製品,我也不用送了」怡瑄姐說完這句話的同時,彷彿也隨之吐出了這些日子所積累的緊繃,一股熬過風浪後有的放鬆感,從她的笑臉當中能感受一二。

»

»

手摘金針花的高品質、高成本

»

「我們是一朵一朵的手採,其他人多半是用撈的,因為他們的工資計算方式是採公斤的,我們的話是採天的,我的工人大概一天採五公斤,別人的一天可以採到二十幾公斤。」 李錦智說,「這邊每個人種的都差不多,接下來就是看每個人的管理方式」。不僅在採收上有著自己堅持的方式之外,在烘製金針花乾製品的過程上,有別於其他人使用的新型機器烤箱,他們延續了上一代傳統的龍眼木柴燒方法,即使在時間上、心力上,都比其他花農多花上一到兩倍的時間,但他們明白,高品質相對所需要付出的心力就是如此。

»

»

通常手採金針花的工人以社區裡的年輕人為主,跟外地聘請的工人相比之下穩定一些,但工人的時間經常不穩定,臨時不來、家裡突然有事,什麼狀況都有。「我們經常颱風天,就兩個人穿雨衣自己在採」,怡瑄姐接著補上一句「沒辦法,愛錢吶!」語畢同樣是那熟悉的穿透式豪邁笑聲,但這次卻夾雜著農業常態性缺工時代下的無奈。 怡瑄姐提到,剛開始做的時候,看在其他花農的眼裡,這種高成本的品質管理是一種「笨蛋行為」。

»

而以「種自己敢吃的食物」為自身種植準則的夫婦倆,自然地,對於其他人的話語也就不以為意,反倒是自始至終專注的做著自身所相信的價值,並在其路上努力。 「客人不是笨蛋」怡瑄姐深信著這件事。她跟我們分享到,熬過前期的辛苦,到後期做展售的時候,往往能獲得好成績,展售現場一字排開,皆是販售著相同產品的廠商,許多客人多半會選擇先試吃一輪,再做決定。「很多客人走了一圈回來之後,還是會選擇我們,即便價格比別人高出一點,但客人不是笨蛋,她們是吃的出來的」怡瑄姐上揚的嘴角流露出的不只是對於自家產品的自信,更有著一種被顧客理解及認同後,獲得的滿足與快樂。

»

»

也許是過去擔任設備工程師所培養的細心嚴謹態度,即便是手採花這種單調且耗時費工的工作內容,為了乾製品的品質也能如此堅持守著,我看著這樣的毅力,對於接下來三十個小時不間斷的人工柴燒程序,似乎也就不難理解夫婦倆那種超乎常人對於高品質所付出的心力是如何堅持的了。 兩夫妻特別喜歡鬥嘴,「他一直跟我說她要轉做香草女王!」李錦智在一旁微微的抱怨,不經意說出老婆心底的願望,怡瑄姐順著說,「年紀大了沒辦法再一朵一朵地手摘金針,我想說那乾脆我們把金針的比例縮減,之後來種香草類的植物」,看似無奇的一句話,卻足以反應金針花產業的未來。

»

聯絡地址:花蓮縣玉里鎮高寮264-1號
聯絡電話:0933-087-137
聯絡Email:services@917.com.tw
FB粉絲團: 917農場 https://www.facebook.com/917.com.tw

»

#本文同步刊載於『花蓮小農物語』

»

Share this:
3389
7
About the Author: 大白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還記得第一次有環島的念頭,是我剛從大學畢業,當時看了一部電影《練習曲》,影片結束後,散場的燈光亮起,胡德夫〈太平洋的風〉曲子伴隨著謝幕的文字,悠悠地唱著,彷彿再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台東池上 0 comments
    18
  • 【台東池上】鄉親麵店
    鄉親麵店是池上當地數一數二的老麵攤,原先老闆娘退休後,便交由謝大哥經營。自母親手中承擔老麵攤,許多上一代傳承下來的規矩,他是一點也不馬虎,仍然捧在心裡。老麵攤持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地方小吃 0 comments
    14
  • 【花蓮吉安】菇德生態農場
    從台中霧峰遷徙到花蓮的吳家,在慶豐山腳下經營著養菇事業,至今已50多年了。對第三代經營者吳厚德來說,種植木耳並不難,是他從小耳濡目染就會的,只要花時間用心照顧, Read more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4
  • 【人物故事】Marquee Pizza(已歇業)
    馬熱結合老家種植的蔬菜與稻米加入食材當中,像是瑪格麗特披薩的羅勒香料,羅馬蕃茄豬肉飯的稻米,還有醬料中的酸奶與起司,靠著雙手逐一實現。她的羅馬蕃茄豬肉飯來自麥可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池上美食 0 comments
    14

Leave a Comment!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於我們

因為旅行的緣故認識池上,2015年,也在朋友的鼓勵與介紹下,在池上承租了一間60年的老房子,也將原有的設計工作從都市移往池上,利用網路工作之餘,也努力與當地人看齊,學習他們生活中的智慧,並利用這樣的空間與不同領域的朋友結合,分享共好的生活理念。

 

【走走池上】是工作室,也是一個半開放式空間,歡迎旅人來到這裡,翻閱書籍放慢腳步,品嚐我們喜愛的咖啡或飲品,以他鄉的眼光寫下精彩動人的故事,也讓走走池上得以透過旅人的角度,變得更寬廣遼闊,帶來更多的感動與驚喜。

Instagram
Instagram post 17855503082467140 記得2015年剛移居池上時,那時是人生第一次沒在家過年⋯⋯,幾年過去,或許是我們已完全習慣在鄉下生活了吧,現在好像也習慣,加上陸續認識許多在地好朋友、好鄰居,每每齊聚,總能給彼此許多溫暖。
 
不過,面對熟悉的池上雲朵、藍天、稻田,即使越來越熟悉,那份喜愛大自然的心卻未曾改變。現在,在走走池上過年,看著農民終於能好好休息,左鄰右舍用心準備節慶,朋友們來回送自家種的果菜⋯⋯等,讓我們也些許感受到過年的熱鬧氣氛。
 
人生就是需要不停抉擇與徘徊,而在這裡的每一年,不確定是否真的往自己的目標前進,但卻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也將持續在池上尋找適合我們生活平衡點,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努力,也先祝每一位朋友新年快樂!
 
 
#保持初衷繼續走
#願彼此都健康平安
#新年快樂🐂
Instagram post 17903674270711997 這兩天正好父母休假來走走,帶著他們一起上山賞梅野餐

來池上初期,總擔憂是否離家太遠,無法顧及家中的長輩,若真稍有不慎都至少需近半天的時間才能抵家⋯⋯

但漸漸的發現在城市打拼大半輩子的他們,也開始願意安排更多的時間停留於此,在東部的生活山、海總可以輕易佔滿我們的視線,以至於我們會更想與它親近,同時也很感謝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當初的擔憂緩解了不少

甚至還能誘惑著他們一起來感受在大自然懷抱下的美好生活

好幸福

謝謝你們給我們的愛與支持

滿滿

-
好奇查了一下梅花的花語:有吉祥平安的寓意
而梅花的五瓣象徵著五福: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

#想把這溫暖分享給此刻看到這文的您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新武部落 #南橫 #梅花
Instagram post 17986262434309990 我說:我們去山上看看雪吧!

雖然交通工具也就一台摩托車,但生活在鄉村,好處就是離大自然很近,騎著車慢慢往山上移動,還在山上巧遇同樣在台東開店的友人們 :D

中午12點才決定衝上山賞雪的兩人

當然
不會有雪

不過沿途風景很美
紀念兩人一同來此的第一次

「最美的是與你一起的風景」

#老闆翹班去哪裡 #南橫公路 #向陽山
Instagram post 18185731087044797 在鄉下生活就是處處充滿驚喜。

最近在池上,雖然看不到稻浪的景色,但隔壁鄉鎮的一處蕎麥田正盛開著,讓第一次看到的蕎麥花的我們駐足了許久...

尤其花田旁的流水聲更是讓我著迷,可惜手機收音不好,不然真想放上來讓大夥一起療癒一番☺️
⁣ ⁣
⁣生活周遭還有許多的美好,不要讓太忙、太急影響我們而錯過。

#德高的田區
Instagram post 18088784860214058 【2021 走走池上桌曆】
_
因為緣分而移居池上,從都市移往鄉村,視野好像漸漸被打開了,開始對地方產生好奇,開始思考著可以在這裡說些什麼。或許,在追尋到自己心中的那個答案前,努力的用影像與文字去紀錄在這裡的生活,期許自己可以扮演大家的眼睛,一同認識這美麗的鄉村、美麗的池上。每個月份照片都是那時池上的景色樣貌,提供給想要來到池上遊玩的旅人朋友參考。
_ 
其實今年原本沒有計畫推出桌曆,想著市面上也有需多優質的桌月曆出現,販售幾年下來壓力有點大,畢竟裡頭的影像就只有池上這個鄉村,曾經也有想過是否要改成製作台東16鄉鎮的內容,這樣畫面會較為豐富,受眾可能較多,但又想起當初的出發點就是不太想只印製景點,而是想要讓大家清楚感受到地方鄉村一年四季的變化,這一個只有8000多人口,但又美麗的鄉村⋯⋯
_ 
真的很感謝這陣子詢問的朋友!內心掙扎一個多月後,直到12月初都還接到拜託印製的電話,因此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份,決定少量印製今年的桌曆!還希望大家支持!
_ 
桌曆規格:
1. 全彩,共16張,32頁,單面上水光!
2. 白色雙線圈,白色底座
3. 尺寸:145 x 205 mm(不算底座)
4. 背面格子尺寸為2cm x 2cm,包含國曆及農曆。
 
/// 商品統一12/15開始寄送 ///
 
桌曆費用:150元
台灣運費為 $75(商品總計超過$2000免運)
 
訂購網址:https://store.zhouzhou.com.tw/
_
_
_ 
時間好快一年又快要過了,其實來到花東生活後,除了透過網路接案子以外,也想著還能夠用什麼樣的方式支撐這個空間的開銷,讓自己能夠更沒有壓力的去紀錄眼前的這一切。2017年開始印製桌曆至今邁入第5年,希望讓大家有機會將這池上的景色帶回自己的辦公桌前,讓池上的風景陪伴您一整年 ^^"
_ 
還是大家未來希望有什麼樣的主題呢?希望是單純池上景色,還是整個台東?

#2021桌曆 #2021 #池上
Instagram post 17866879325107970 昨天在海邊工作,今天就溜到山上採藤,我剛鑽進樹叢裡沒多久就被周遭的藤刺傷,然後拿起相機想要拍她們尋找黃藤根部畫面的時候,前方喊蜜蜂來了、蜜蜂來了、撤退!結果大家就很迅速撤退的滑下來,也因此很遺憾的沒有記錄到在樹林裡穿梭的畫面^^" 
 
喜歡這樣跟著不同的人四處跑,聽著她們述說關於這塊土地故事。印象中有人跟我說藤心很苦,但現場吃的感覺沒有覺得苦,反倒覺得還蠻清甜的!黃藤果實對我就有點太酸了QQ
 
若單純把紀錄當作工作可能會有點累,但我很喜歡這樣,透過紀錄的同時,了解文化以及材料⋯⋯等,總覺得對未來的創作都是一個很棒的刺激,就算自己用不到也可以分享給朋友們。

#崁頂部落 #在鄉下生活的日子 #黃藤果 #黃藤
Instagram post 18077811229238511 這兩天天氣大好,一早池上起著大霧,在這樣的景色下外出工作,精神都來了!

#池上#在鄉下生活的日子#港口部落
Instagram post 18072020113245291 去年的今天大夥正在徹夜趕工為了#縱谷山腳下牧野小市集,這幾張畫面也是那時紀錄下來的,但今年因為疫情關係所以停辦,能在台灣正常生活著真的很幸福。

/
開店這五年來,我們一直在網路上用照片文字紀錄著在花東的生活日記,但很少會紀錄我們自己的店,甚至會聽到來店裡的客人驚呼的說:原來你們也是一家店😜

開店很好玩,想提供一個放鬆自在的環境,希望在這空間內的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療癒身心,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是這樣被你們療癒著。

所以最近萌生了一個想法

想紀錄下店裡療癒了我們的你們,可能是一些對話、一個舉動......

往後再回顧都依然能感受到溫暖的、嘴角默默上揚的。

#或許裡面有你
Instagram post 17906152312539410 喜歡在村子裡穿梭,看看各家種植的植物或裝飾的圖騰,被狗追的情況好像也習慣起來,在不同部落的雜貨店,嚼著檳榔、喝著他們的三合一,聽著屬於這個村子裡有的故事⋯⋯(偶爾還會被餵食特有食物啊!像是:飛鼠大腸⋯⋯⋯⋯)

#在鄉下生活的日子 #島嶼東方 #雜貨店
Instagram post 18107199070171705 前陣子溜去礦坑,沒想到這次又有機會到溪裏尋寶!

#島嶼東方 #在鄉下生活的日子
Instagram post 18106652968175066 :: 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活動紀錄 :: 

10月25  溫暖的太陽天

#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縱谷裡敬天謝地 
#茄子蛋 #艾怡良 #alin
Instagram post 17880892987881931 :: 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活動紀錄 :: 

10月24  風大很冷

那天桑布伊說:「媽媽說,你要常常回來種田,把汗水滴在土地裡,這塊土地才不會忘記你是誰。」 

聽這句話的時候,瞬間起雞皮疙瘩(絕對不是因為太冷😜

嗯
我們在縱谷裡敬天謝地

#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桑布伊 #曾寶儀 
#張震嶽 #盧廣仲
Instagram post 17857123292306453 :: 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活動紀錄 :: 

10月23 鄉親場。陰雨

主持人曾寶儀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張震嶽,第一首就來個思念是一種病✨」

#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縱谷裡敬天謝地
#張震嶽 #盧廣仲
Instagram post 17843366444472540 :: 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活動紀錄 :: 

最美的風景
往往是這些認真工作的背影

#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Instagram post 17912719672509009 :: 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活動紀錄 :: 
 
在這一張張的照片裡,有廣闊無邊際的稻田舞台、歌手隨性自在的神情、遠道而來的旅人、放下平日農活齊聚的鄉親、以及默默辛苦的工作同仁,當然還有那些可愛的學生們,老實說,這是我最喜歡的畫面,看他們認真服務的模樣,洋溢著熱情、以及無私,彷彿怕自己做的不夠好,會讓來訪的朋友對池上留下壞印象。
 
#三場的天氣都不一樣
#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紀錄

---
轉播訊息
電視轉播:台視 
轉播時間:
11/07(六) 15:00 - 17:00──播放10/24演出 
11/14(六) 15:00 - 17:00──播放10/25演出
 
台灣好YouTube平台
第一集(池上秋收10/24演出) : 11/07(六) 17:00
第二集(池上秋收10/25演出) : 11/14(六) 17:00
 
#2020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載入更多... 在 Instagram 上追蹤
近期文章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21 11 月, 2019
  • 【台東池上】水也上居
    【台東池上】水也上居 08 10 月, 2020
  • 【台東鹿野】熱氣球飛行員-邱盛富(達亥)
    【台東鹿野】熱氣球飛行員-邱盛富(達亥) 18 7 月, 2020
  • 【人物故事】Coffee stay
    【人物故事】Coffee stay 04 1 月, 2020
  • 【人物故事】巫露派派
    【人物故事】巫露派派 04 1 月, 2020
  • 【活動推廣】花蓮有機小農農特展售會
    【活動推廣】花蓮有機小農農特展售會 23 10 月, 2019
  • 【人物故事】多力米故事館/梁正賢
    【人物故事】多力米故事館/梁正賢 29 11 月, 2018
  • 【台東關山】關山便當
    【台東關山】關山便當 19 11 月, 2018
  • 【台東鹿野】博雅齋自然茶園
    【台東鹿野】博雅齋自然茶園 19 11 月, 2018
  • 【台東關山】日出禾作
    【台東關山】日出禾作 03 11 月, 2018
沒有業配只好放廣告
Copyright © 走走池上X島嶼東方 設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