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池上景點
  • 池上地圖
  • 我們的池上日記
  • facebook
  • 線上商店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十一月 03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台東關山】日出禾作

 

「我到都市讀書只有一個目的,學好做田,回來種田,我知道自己就是屬於這裡。」穿著農服的黃瀚,年僅26歲,但談吐卻穩重而堅定。

 

來到關山的電光部落,此地居住人口約200人,被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環繞,在地居民主皆以種稻米為主,是個寧靜的小農村,農田景觀宜人,張口就呼吸到純淨的空氣,入眼,就是山與田的自然之美。

 

 

這次拜訪的青農黃瀚剛忙完農務,但仍是精神奕奕,看我正對著稻田拍照,便指著山頭:「那邊是海岸山脈,那條是卑南溪,山上泥質水混合溪中的礫石,所以土壤比例很好,加上好水、好空氣,就很適合種稻。」

 

 

黃瀚非常健談,聊起做農的經歷,他非常坦白「我以前其實不懂種田」,原來家裡雖然有農地,但父親為了增加收入,將地租給別人做農,而去從事土木工程的工作,所以他並非農家第二代,大多農務知識是後天努力學來,那為什麼想做農呢?黃瀚回的直接:「因為我喜歡這裡,但想留在生活,就靠老天給我們最好的資源,那就是善用土地來種田。」

 

 

而他從小就對電光的文化、歷史特別感興趣,常跟在長輩旁聽他們講故事、典故,也因而對部落的事瞭若指掌,加上喜歡單純的田園生活,讓他和其他部落年輕人想出去的心情不同,他熱愛家鄉,也未曾有過離開的想法;原本畢業後就打算直接從事農作,但有位朋友鼓勵他多看多聽,帶些新東西回來,於是他選擇去了當時唯一有開精緻農業學系的大學。在大學期間的學習也的確很有幫助,讓他對農場管理、植物生理、用藥問題等知識,都有全新的認知,也開始萌生有機耕作的念頭。

 

 

「農夫每天都用勞力工作,已經很辛苦了,但是往往農民為了增加產量,在未經過成本精算的情況下投入過多的農藥肥料,導致成本過高。」不過,改變當然是艱辛的一條路,回到家鄉開始推廣有機耕作的他,面臨到許多難題,首先是有機耕作是需要高勞力,最簡單的例子,不用除草劑,就得常常除草避免稻田沒有養分。此外,有機肥料比一般肥料昂貴許多,加上產量較低,都讓付出的成本提高許多。最頭疼的問題,是來自其他農民的抱怨,深怕黃瀚的田地沒灑農藥,導致一些蟲害會影響到自己的田。

 

 

但是他說「做有機就是一種堅持。」因此他參與社區,與社區夥伴共同讓更多人一起做有機,持續地溝通,甚至身體力行幫附近農民除草,就是希望他們能少噴除草劑,他說雖然真的很累,但他心裡覺得很踏實,有一種對土地的使命感在支持著自己;回來種田,轉眼三年時間過去,現在電光做有機米的農民也變多了,有些人也願意開始一小塊田地嘗試有機耕作,其中不少人的確是被他的熱情影響,慢慢重拾有機的理念。

 

此外,黃瀚認為精準施肥、施藥是很重要的事,但是一般傳統施肥、施藥,在農田面積較大時,噴灑藥劑的調配,完全仰賴感覺,導致一開始到最後的噴灑量往往會存在差異,於是他開始學習操作無人機,並考取操作證照後,他現在都用機器來精準用藥以外,也節省許多人力、時間,證明他大膽的想法,帶來正面的效益。

 

 

特別的是,有農友知道他會無人機作業後,詢問他是否能代噴藥劑,他一開始當然不願意,但後來一轉念,他意識到要快速讓農友接受做有機是不切實際,但「精準用藥」的知識是可以教育;透過代噴的機會,他教導農友正確使用農藥的順序、必要的藥量。時間一長,他也跟這些農家培養了交情,聊天之中他也會趁機推廣有機的好處;我問推廣效果如何呢?他靦腆一笑「老實說,一年多來,現在只有一位開始嘗試部分做有機。」,雖然黃瀚有些不好意思,但在我看來,零到一的象徵意義是很大的,肯定有許多善的想法,開始在這些農友間擴散。

 

 

農作以外,他非常熱愛自己的阿美族文化,也從許多耆老、書籍去調查電光的文化演變,有時也抽空參與社區活動,像是導覽遊客、負責解說等。在一年一度的阿美族豐年祭時,他更是會從一開始的規劃參與到最後活動結束,他說傳統祭典及年齡階級有建立倫理、責任感、智慧等教育意義,對年輕人也是很重要的傳承,也聯繫人與人的感情,這是農村生活很重要的文化。

 

 

已經結婚的他,說起太太薰平,臉上盡是藏不住的幸福,他說薰平很支持他回來耕作,除了分擔農事,也負責向公部門或是相關單位拿提案計畫,讓我們做事更順利;有藝術背景的薰平也熱愛社區文化,在融入電光生活的同時,也會去策劃活動去豐富在地,種下一些藝術的種子。兩人一起走在理想的路上,是充滿快樂的,他們最常約會的地點是田裡,牽著手巡田,也有了一輩子好好種稻、好好吃飯的約定。

 

 

現在,黃瀚與薰平創立了自家品牌,集結理念相同的農友,互相幫忙,一起努力耕耘在地,一同讓社區共榮共好。他說「對土地好,它自然會回饋給我們,做有機本應是該做的事,我們並不是特別有勇氣,我們只是認真的過每一天,做著理所當然的事。」

 

電光部落,美好的有機革命正在持續地發生。

 

日出禾作
地址:95645臺東縣關山鎮電光里中興52號
電話:0934-254225
信箱:a22562060@gmail.com

 

 

Share this:
453
3
About the Author: 大白

  • 【台東長濱】Sinasera 24
    「我們的菜單其實是大地給的,透過點綴,把食物最美好的原味呈現出來。」在餐廳,沒有浮誇的擺設、或是昂貴的空運食材,卻有傳統24節氣設計出的菜單主題,實現了尊重大地 Read more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3
  • 【台東池上】4.5公里咖啡
    4.5公里不只提供客人咖啡與放鬆空間,也將彭大哥帶進純粹的創作思緒。在工作室裡一片片大幅的蠟染藝術裡,可以看見由回字所連結而成的圖形,他打造一系列的創作,讓「回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特色小店 0 comments
    7
  • 【花蓮瑞穗】白川農莊
    走出家後門,便是一整片的有機農園,農場女主人陳彬彬熱情的引領我們參觀她和先生徐文遂一手打造的白川農莊,夫妻倆因為捨不得破壞故鄉的環境,所以堅持用有機栽培方式生產 Read more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3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關於我們

因為旅行的緣故認識池上,2015年,也在朋友的鼓勵與介紹下,在池上承租了一間60年的老房子,也將原有的設計工作從都市移往池上,利用網路工作之餘,也努力與當地人看齊,學習他們生活中的智慧,並利用這樣的空間與不同領域的朋友結合,分享共好的生活理念。

 

【走走池上】是工作室,也是一個半開放式空間,歡迎旅人來到這裡,翻閱書籍放慢腳步,品嚐我們喜愛的咖啡或飲品,以他鄉的眼光寫下精彩動人的故事,也讓走走池上得以透過旅人的角度,變得更寬廣遼闊,帶來更多的感動與驚喜。

Instagram
載入更多...
在 Instagram 上追蹤
近期文章
  • 【台東池上】多力米故事館/梁正賢
    【台東池上】多力米故事館/梁正賢 十一月 29, 2018
  • 【台東關山】關山便當
    【台東關山】關山便當 十一月 19, 2018
  • 【台東鹿野】博雅齋自然茶園
    【台東鹿野】博雅齋自然茶園 十一月 19, 2018
  • 【台東關山】日出禾作
    【台東關山】日出禾作 十一月 03, 2018
  • 【台東長濱】永福部落海鹽爺爺
    【台東長濱】永福部落海鹽爺爺 十一月 03, 2018
  • 【台東池上】育佳麵店
    【台東池上】育佳麵店 十月 31, 2018
  • 【台東長濱】Sinasera 24
    【台東長濱】Sinasera 24 十月 31, 2018
  • 【台東池上】原來宿
    【台東池上】原來宿 九月 29, 2018
  • 【台東加路蘭】哈匿陶藝工作坊
    【台東加路蘭】哈匿陶藝工作坊 九月 26, 2018
  • 【台東池上】小安比樂。Quiche下午茶
    【台東池上】小安比樂。Quiche下午茶 九月 03, 2018
Copyright © 走走池上X島嶼東方 設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