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池上景點
  • 池上日記
  • 島嶼東方
  • facebook
  • 檔案下載
  • 線上商店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2 月 22
in 地方小店 0 comments

【地方小店】福原打鐵坊

在池上福原街道上行走,會聽到敲打鐵塊的聲響,循著聲音源頭而去,看見一棟美麗老屋,紅磚上的招牌寫著「福原打鐵坊」。打鐵坊裡,可見一個僅穿著單薄背心、頭綁白巾的大哥,臉朝著高溫爐火做事,他五官有點日本味道,即使歲月留下些痕跡,但英俊的面孔仍在,只是多了更多故事,他就是被稱「刀郎」的鄭銘昇師傅,而他打造的刀遠近馳名。

 

打鐵坊前身是有六十年歷史的池上福原打鐵鋪,追溯到日據時期,他的三叔公跟四叔公是嘉義知名的打鐵師傅,被日本派到台東煉造武士刀與農具,打好的鐮刀、鋤頭與獵刀先交由日本政府,再分配給一般百姓,而他的父親從十三歲就跟著叔父學技術,也習得日本對於刀具對品質的嚴格要求,鄭銘昇更是從小就在打鐵聲中長大。也由於父親發現鄭銘昇十分有打鐵天份,所以並沒有讓他繼續升學,而是讓他留在家裡幫忙,進而展開他後續將近一甲子的打鐵歲月。

 

 

鄭銘昇相當健談,他敘述福原打鐵舖生意火熱的年代,店裡可是有兩座窯爐,鍛造刀具時,更是一點也不能馬虎,一把刀就要四個人力:三個人在牛角鉆打造一把刀,一個人專顧火爐。此外,不只是菜刀、獵刀,甚至開墾和農忙時需要用到的農器具,如鋤頭、鐵耙、刈耙、鐵搭、磟碡、犁耙、小刈耙、二齒耙、斧頭、山耙、鋸子、鐮刀等,大都來自鄭家,而且不僅池上,從光復到鹿野的農用器具與生活工具,幾乎全由福原打鐵舖包辦,生意好到應接不暇,每人一天得生產三十副以上的刀具。

 

但就如同打鐵舖的鼓風爐竄出的火苗一樣,火花再大,也有變小的一刻,90年代,不敵中國廉價刀具進口,生意下滑,於是鄭家拉下鐵門封了爐,改到熱鬧的街市經營五金行,老家的打鐵鋪甚至窯都拆了,變成置放雜物倉庫。直到政府推動農村再生計畫,與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於是擁有傳統打鐵技術的鄭銘昇,在幾番考慮之後,決定回到老屋重新裝修,並將打鐵窯再度搭蓋起來。

 

 

鄭銘聲敘述這段時光的同時,邊敲打著由高雄鋼鐵廠取得的鐵塊;鋼鐵廠將鐵砂變成鐵水,鐵水凝固成鐵塊,這叫「鑄造」,再經打鐵師傅敲打過後稱「鍛造」。打鐵鍛造的過程,是極需龐大專注力與意志力,方能完成的工作,因為打鐵師傅需把鐵塊剖開到有一定深度的縫隙,再夾鋼到裡頭,並在焦炭燒一千多度的環境下作事,再以一千六百度敲打成型,鐵會在此過程中去蕪存菁,並變得更堅固耐用,也因為有夾帶鋼,所以刀具除了鋒利,還剛中帶柔,別具韌性,也因此打鐵師傅鍛造的刀具往往可以用上一輩子。

 

經營五金行當然比較輕鬆,但言談之中,可以感受鄭銘聲還是最熱愛打鐵,即使整日得在烈焰中揮汗如雨的敲打,只為取得一塊純鐵,再去熔鐵成型,平均完成一把刀得花上兩到三天,而且十道工序全依賴手工,但即使如此辛苦,當他看到顧客拿到好刀發出的神情,卻也讓他相對滿足。也幸好池上觀光回溫,打鐵鋪才能以打鐵坊型式再次經營,目前除了固定的菜刀、番刀與獵刀訂單以外,也有許多想體驗打鐵的遊客慕名而來,讓他打鐵之餘,也對促進觀光盡上一份心力。

 

 

熟悉的敲擊聲回到了池上福原,用心傾聽這個節奏,能體會到打鐵師傅的堅持…選料丶包鐵入鋼、剪型、定型、淬火鍛造、裝柄、磨光等,這是何等極具意義的手工絕活。「刀郎」鄭銘聲,打造的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記憶,打鐵工藝的未來未可知,但他對打鐵的熱愛已烙印於我心,這些刀早已不只是器具、作品,而是用生命鑄造的血肉。

 

 

Share this:
5002
2
About the Author: 大白

Related Works

  • 【特色美食】豆芳華
    說起有機台灣黃豆,豆腐哥張志中總樂於分享所有考究過的知識。從品種、產地、種植,一直到豆漿、豆腐、豆干,他的心中沒有藏私,每個步驟都詳細地解說。四十歲那年... Read more
    in 在地小吃
    3
  • 【在地小吃】大池豆皮店
    五十多年來堅持製作新鮮、不添加防腐、漂白劑的商家,在台東只有一處,那就是大池豆皮店,從創業至今仍以手工製作,雖然速度慢、成本高,但生產出的豆皮卻擁有柔和... Read more
    in 在地小吃
    4
  • 【傳統餅舖】慶豐餅舖
    雖然最忙最累的日子過去了,但對黃春富師傅而言,用紅紙包覆販售的封仔餅,仍是他這一生中,最耐人尋味的記憶。他用一雙老邁的眼睛,見證池上的人口外移,看見外來... Read more
    in 在地小吃
    2

關於我們

因為旅行的緣故認識池上,2015年,也在朋友的鼓勵與介紹下,在池上承租了一間60年的老房子,也將原有的設計工作從都市移往池上,利用網路工作之餘,也努力與當地人看齊,學習他們生活中的智慧,並利用這樣的空間與不同領域的朋友結合,分享共好的生活理念。

 

【走走池上】是工作室,也是一個半開放式空間,歡迎旅人來到這裡,翻閱書籍放慢腳步,品嚐我們喜愛的咖啡或飲品,以他鄉的眼光寫下精彩動人的故事,也讓走走池上得以透過旅人的角度,變得更寬廣遼闊,帶來更多的感動與驚喜。

近期文章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21 11 月, 2019
  • 【人物故事】鐵馬驛站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熊良心生態顧問公司
    【人物故事】熊良心生態顧問公司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原鄉豆花
    【人物故事】原鄉豆花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春田喜樂
    【人物故事】春田喜樂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里山藝術工作室
    【人物故事】里山藝術工作室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好煎炸
    【人物故事】好煎炸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Is well
    【人物故事】Is well 04 11 月, 2025
  • 【臺東池上】稻米原鄉館
    【臺東池上】稻米原鄉館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阿嬤的店
    【人物故事】阿嬤的店 04 11 月, 2025
  • 【人物故事】沐藍池上
    【人物故事】沐藍池上 04 11 月, 2025
Copyright © 走走池上X島嶼東方 設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