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池上景點
  • 池上日記
  • 島嶼東方
  • facebook
  • 檔案下載
  • 線上商店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8 月 31
in 人物故事 0 comments

【人物故事】池上樂蜂場/江健祺

»

養蜂人江大哥 「蜂蜜都是甜的嗎?說對,也不對,有純花香的甜、也有甜中帶苦、帶酸的,因為植物的不同,蜜蜂採回的花蜜就會有不一樣的香氣、口感…和我們人生一樣,細細品嚐,各種滋味在心頭。」養蜂人江大哥,說了他從蜂蜜領悟到的人生哲理。

»

»

農家第二代返鄉奮鬥,總充滿許多故事,有充滿理想、有挫折、有矛盾、也有改革,有人延續古法精神,也有的人最終不敵現實仍是過客。江大哥是個年輕的第二代蜂農,而養蜂產業就像是農業中的遊牧民族,每每為了各地特色花蜜,一年四季,他們就與蜜蜂夥伴到處旅行;比起其他農業,蜂農總帶著點神祕感~簡單一問,一個蜂箱中有多少隻蜜蜂呢?答案且讓我賣個關子。

»

»

認識江大哥不久,有次隨他到養蜂場,路上我問「養蜂地點就在池上嗎?」「對啊!池上農作物大多都不灑農藥,是很好養蜜蜂的地方…蜜蜂最怕農藥,遇到有農藥的作物,採蜜就是自殺啊…」。到達養蜂的農地,遠遠還沒看出什麼端倪,稍微走近,頭皮不禁發麻,整片田園飛滿蜜蜂,數以萬計的蜜蜂嗡嗡嗡地辛勤工作。江大哥直接走到巡蜂箱,過了一會才意識到僵硬在原地的我,才拍了一下頭「啊!抱歉…忘記幫你準備防護措施,我們有時候就是這樣,赤手空拳工作,被叮就被叮囉…」於是乎,我戰戰兢兢地站在遠處拍照,與蜂群維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遙遙對望。

»

»

說起養蜂歷史,江大哥的父親一直從事農務,約40年前在池上找了養蜂的老前輩,全家人的家計也就全寄託在最初的兩個小蜂箱,裡面滿滿的蜂群,也代表著滿滿的希望。他很小就開始接觸養蜂,從怕被叮跑給蜜蜂追,到後來能熟練刮掉蜂蠟、撿出幼蟲…「但父親總叫我把書讀好,去做其他工作…」。他並非沒有考慮過直接繼承養蜂工作,但是父親深覺養蜂過程有許多「苦」的束縛,只叫他專心學業,因此他在大學畢業後進了電子業,做的也有聲有色,後來還被調到中國當個部門主管。

»

»

「為什麼不繼續在中國工作呢?」我問,江大哥笑著回「很累啊~人心太複雜了。」原來公司轉型後,工作外的應酬變多、人事鬥爭更是頻繁,這一切讓他很不快樂。於是三年前他辭掉工作,回到池上老家休息,同時也分擔起家中養蜂的雜務。一段時間過去,他意外地發現每天都過的異常充實,朝九晚五的農家生活雖然辛苦,但有種自然的療癒感,看著蜜蜂一整群飛出去,有秩序地帶著花粉進入蜂箱,牠們每天重覆一樣的工作,卻努力生活,而他就是蜜蜂們的主管,各司其職如此單純。加上能有更多的時間陪老婆、與剛出生的兒子,於是他決定正式當個養蜂人。

»

»

「不過還是有遇到許多問題啦~現在的農家第二代,不是大眾說的那麼浪漫啊…」江大哥敘述著他遇到的種種困難,由於心態轉變,因此他開始惡補所有養蜂的知識,翻閱許多養蜂書籍,加入蜂農的line群,更深入養蜂的內外場所有工作,巡視蜂群的健康、採集花蜜樣樣都自己來,不眠不休是那段時光的日常,畢竟寶貴的經驗是需要花費時間來換得。 江大哥也說其實要有好的蜂蜜很簡單,就是好好對待蜜蜂,所以去理解蜜蜂的習性是很重要的一環,時時觀察蜂群的情緒,並滿足牠們的需求;他舉了幾個簡單的例子~若天氣不好,植物生長情況差,蜂蜜所採的花粉不夠,就需要人工餵食。如果發現一個蜂箱裡蜜蜂死亡很多,就把兩個蜂箱的蜜蜂集合為一個蜂箱,把生態調整到一個平衡點。而近幾年,全球包含台灣的氣候變化太大,要維持蜜蜂的生態,真的是很考驗蜂農們的技術。

»

»

把養蜂基本功學好以外,江大哥尚有一個最大的課題在面對,就是學習與父親的相處~因為就如先前所言,父親期望他可以去做其他行業,別像他自己這麼辛苦,因此一開始對他回來養蜂是反對的,加上一些新舊觀念不同,那段磨合期相當痛苦,別人質疑他的決定,父親也無法諒解。 這些年過去,他認真養蜂的態度,慢慢取得父親的理解,但兩人的相處模式還是有些彆扭;專業上來說,有時候他丟出的疑問,父親無法說出答案,只能用實際作法來教他,SOP就是靠江大哥邊想邊摸索出來。情感上,他養蜂養的再好,父親也不會開口誇獎,頂多是微微的點頭。 但畢竟是父子,雖然至今,兩人的對話還是不多,但每到外出採密的季節,他和父親就會一起到處找適合採蜜的花田,有默契地分工載著蜂箱到外採蜜。由於養蜂是體力活,大多時候,太遠的地方就是江大哥自行前往,讓父親在離家近點的地方工作,這是他對父親的體貼。

»

»

「養蜂人就似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一年到頭,我們載著蜂箱全臺跑透透,只為了採到好的花蜜。」就像蜜蜂般付出努力後,終能有甜蜜的收獲,所以江大哥家的蜂蜜有非常好的品質。如今他努力自產自銷,也期望讓更多人享用他們家的天然蜂蜜。

»

»

告別科技業,走向田園間的蜂巢,對江大哥而言,現在的每一天都是單純的幸福~採訪的最後,看他開蜂箱拿出重重的蜂巢,掀開表面封著的蠟,裡面飽飽地混合了蜜跟花粉的蜂糧,他露出滿足的笑容;雖然蜂箱裡豐收的蜜幾乎滿溢出來,但無需採收,他說「我爸的觀念是這樣啦,休息期間,讓蜜蜂保留牠們自己的自然食物,正常循環就是如此…」。我想~對他而言,深入養蜂產業,去了解蜜蜂的同時,也學著與父親交流,他如此認真,總有一天能做出好成績,讓父親為自己驕傲。

»

»

對了,前面問題的答案~一個蜂箱約有四萬隻的蜜蜂。在花兒盛開的好天氣,一天能釀出大約10斤左右的蜂蜜,一想到小巧的蜜蜂是如此辛勞,我品嚐甜美蜂蜜時,總懷著顆感恩的心。

»

池上樂蜂場
台東縣池上鄉福文村文化路2-1號
生產者/江健祺,電話/0952505205

»

Share this:
12274
16
About the Author: 大白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還記得第一次有環島的念頭,是我剛從大學畢業,當時看了一部電影《練習曲》,影片結束後,散場的燈光亮起,胡德夫〈太平洋的風〉曲子伴隨著謝幕的文字,悠悠地唱著,彷彿再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台東池上 0 comments
    35
  • 【台東池上】水也上居
    來到池上,總有許多不同的選擇,若走至中華路,轉進這條隱密小巷弄的街角,會看到一間小巧可愛的三角窗餐廳,外頭是白色圍牆,門窗以滿滿花草點綴,雖然散發濃濃歐式小館的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台東池上, 特色小店 0 comments
    7
  • 【人物故事】大陸婆婆麵食館
    麵煮好了,小平房裡的客人期待已久的大盤雞麵終於上桌,碗裡浮著一層紅通通的辣油,看起來十分的嗆,但喝起來卻柔和順口,白麵厚實有勁,山雞肉與馬鈴薯燉的十分柔軟,這是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池上美食 0 comments
    18
  • 【花蓮玉里】花蓮當歸達人
    畢業後到台北闖天下,開兩間連鎖海產餐廳的張再進,因想起父親離世時,最掛念的是他花大半輩子悉心照護的當歸田,身為長子的他,從小跟著父親下田,對當歸自然有著一股特殊 Read more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4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關於我們

因為旅行的緣故認識池上,2015年,也在朋友的鼓勵與介紹下,在池上承租了一間60年的老房子,也將原有的設計工作從都市移往池上,利用網路工作之餘,也努力與當地人看齊,學習他們生活中的智慧,並利用這樣的空間與不同領域的朋友結合,分享共好的生活理念。

 

【走走池上】是工作室,也是一個半開放式空間,歡迎旅人來到這裡,翻閱書籍放慢腳步,品嚐我們喜愛的咖啡或飲品,以他鄉的眼光寫下精彩動人的故事,也讓走走池上得以透過旅人的角度,變得更寬廣遼闊,帶來更多的感動與驚喜。

近期文章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21 11 月, 2019
  • 【台東池上】水也上居
    【台東池上】水也上居 08 10 月, 2020
  • 【台東鹿野】熱氣球飛行員-邱盛富(達亥)
    【台東鹿野】熱氣球飛行員-邱盛富(達亥) 18 7 月, 2020
  • 【人物故事】Coffee stay
    【人物故事】Coffee stay 04 1 月, 2020
  • 【人物故事】巫露派派
    【人物故事】巫露派派 04 1 月, 2020
  • 【人物故事】多力米故事館/梁正賢
    【人物故事】多力米故事館/梁正賢 29 11 月, 2018
  • 【台東關山】關山便當
    【台東關山】關山便當 19 11 月, 2018
  • 【台東鹿野】博雅齋自然茶園
    【台東鹿野】博雅齋自然茶園 19 11 月, 2018
  • 【台東關山】日出禾作
    【台東關山】日出禾作 03 11 月, 2018
  • 【台東長濱】永福部落海鹽爺爺
    【台東長濱】永福部落海鹽爺爺 03 11 月, 2018
沒有業配只好放廣告
Copyright © 走走池上X島嶼東方 設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