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池上景點
  • 池上日記
  • 島嶼東方
  • facebook
  • 檔案下載
  • 線上商店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11 月 03
in 島嶼東方 0 comments

【台東關山】日出禾作

­

»

「我到都市讀書只有一個目的,學好做田,回來種田,我知道自己就是屬於這裡。」穿著農服的黃瀚,年僅26歲,但談吐卻穩重而堅定。

­

»

來到關山的電光部落,此地居住人口約200人,被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環繞,在地居民主皆以種稻米為主,是個寧靜的小農村,農田景觀宜人,張口就呼吸到純淨的空氣,入眼,就是山與田的自然之美。

»

»

這次拜訪的青農黃瀚剛忙完農務,但仍是精神奕奕,看我正對著稻田拍照,便指著山頭:「那邊是海岸山脈,那條是卑南溪,山上泥質水混合溪中的礫石,所以土壤比例很好,加上好水、好空氣,就很適合種稻。」

»

»

黃瀚非常健談,聊起做農的經歷,他非常坦白「我以前其實不懂種田」,原來家裡雖然有農地,但父親為了增加收入,將地租給別人做農,而去從事土木工程的工作,所以他並非農家第二代,大多農務知識是後天努力學來,那為什麼想做農呢?黃瀚回的直接:「因為我喜歡這裡,但想留在生活,就靠老天給我們最好的資源,那就是善用土地來種田。」

»

»

而他從小就對電光的文化、歷史特別感興趣,常跟在長輩旁聽他們講故事、典故,也因而對部落的事瞭若指掌,加上喜歡單純的田園生活,讓他和其他部落年輕人想出去的心情不同,他熱愛家鄉,也未曾有過離開的想法;原本畢業後就打算直接從事農作,但有位朋友鼓勵他多看多聽,帶些新東西回來,於是他選擇去了當時唯一有開精緻農業學系的大學。在大學期間的學習也的確很有幫助,讓他對農場管理、植物生理、用藥問題等知識,都有全新的認知,也開始萌生有機耕作的念頭。

»

»

「農夫每天都用勞力工作,已經很辛苦了,但是往往農民為了增加產量,在未經過成本精算的情況下投入過多的農藥肥料,導致成本過高。」不過,改變當然是艱辛的一條路,回到家鄉開始推廣有機耕作的他,面臨到許多難題,首先是有機耕作是需要高勞力,最簡單的例子,不用除草劑,就得常常除草避免稻田沒有養分。此外,有機肥料比一般肥料昂貴許多,加上產量較低,都讓付出的成本提高許多。最頭疼的問題,是來自其他農民的抱怨,深怕黃瀚的田地沒灑農藥,導致一些蟲害會影響到自己的田。

»

»

但是他說「做有機就是一種堅持。」因此他參與社區,與社區夥伴共同讓更多人一起做有機,持續地溝通,甚至身體力行幫附近農民除草,就是希望他們能少噴除草劑,他說雖然真的很累,但他心裡覺得很踏實,有一種對土地的使命感在支持著自己;回來種田,轉眼三年時間過去,現在電光做有機米的農民也變多了,有些人也願意開始一小塊田地嘗試有機耕作,其中不少人的確是被他的熱情影響,慢慢重拾有機的理念。

»

此外,黃瀚認為精準施肥、施藥是很重要的事,但是一般傳統施肥、施藥,在農田面積較大時,噴灑藥劑的調配,完全仰賴感覺,導致一開始到最後的噴灑量往往會存在差異,於是他開始學習操作無人機,並考取操作證照後,他現在都用機器來精準用藥以外,也節省許多人力、時間,證明他大膽的想法,帶來正面的效益。

»

»

特別的是,有農友知道他會無人機作業後,詢問他是否能代噴藥劑,他一開始當然不願意,但後來一轉念,他意識到要快速讓農友接受做有機是不切實際,但「精準用藥」的知識是可以教育;透過代噴的機會,他教導農友正確使用農藥的順序、必要的藥量。時間一長,他也跟這些農家培養了交情,聊天之中他也會趁機推廣有機的好處;我問推廣效果如何呢?他靦腆一笑「老實說,一年多來,現在只有一位開始嘗試部分做有機。」,雖然黃瀚有些不好意思,但在我看來,零到一的象徵意義是很大的,肯定有許多善的想法,開始在這些農友間擴散。

»

»

農作以外,他非常熱愛自己的阿美族文化,也從許多耆老、書籍去調查電光的文化演變,有時也抽空參與社區活動,像是導覽遊客、負責解說等。在一年一度的阿美族豐年祭時,他更是會從一開始的規劃參與到最後活動結束,他說傳統祭典及年齡階級有建立倫理、責任感、智慧等教育意義,對年輕人也是很重要的傳承,也聯繫人與人的感情,這是農村生活很重要的文化。

»

»

已經結婚的他,說起太太薰平,臉上盡是藏不住的幸福,他說薰平很支持他回來耕作,除了分擔農事,也負責向公部門或是相關單位拿提案計畫,讓我們做事更順利;有藝術背景的薰平也熱愛社區文化,在融入電光生活的同時,也會去策劃活動去豐富在地,種下一些藝術的種子。兩人一起走在理想的路上,是充滿快樂的,他們最常約會的地點是田裡,牽著手巡田,也有了一輩子好好種稻、好好吃飯的約定。

»

»

現在,黃瀚與薰平創立了自家品牌,集結理念相同的農友,互相幫忙,一起努力耕耘在地,一同讓社區共榮共好。他說「對土地好,它自然會回饋給我們,做有機本應是該做的事,我們並不是特別有勇氣,我們只是認真的過每一天,做著理所當然的事。」

»

電光部落,美好的有機革命正在持續地發生。

»

日出禾作
地址:95645臺東縣關山鎮電光里中興52號
電話:0934-254225
信箱:a22562060@gmail.com

»

Share this:
10098
7
About the Author: 大白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還記得第一次有環島的念頭,是我剛從大學畢業,當時看了一部電影《練習曲》,影片結束後,散場的燈光亮起,胡德夫〈太平洋的風〉曲子伴隨著謝幕的文字,悠悠地唱著,彷彿再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台東池上 0 comments
    35
  • 【人物故事】陳仔豆漿店
    問起煎餃好吃的秘訣是什麼?陳記煎餃的陳媽媽笑著說:「沒有什麼秘訣,只要用心做,總有一天自然會開竅。」開竅似乎聽起來很神秘,有的人在專注時開竅,藉由反覆做著一件單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池上早點 0 comments
    21
  • 【台東池上】福原豆腐店
    有些人認為,臭豆腐一定要臭才好吃,越臭越美味,但不喜歡這種味道的人,通常都嗅之卻步,就算誠心推薦,也無法張口吞下。在福原豆腐店裏,小寶姊原是想以有機蔬果來發酵、 Read more
    in 地方小吃 0 comments
    26
  • 【人物故事】田味家
    點心是一種生活的調劑,在正餐前挑選喜歡的點心,讓放鬆時間增添喜悅的味道。也有人將他視為記憶的源頭,回到校園附近的街角挫冰店,削好的冰屑淋上店家熬煮的黑糖水,兩個 Read more
    in 人物故事, 地方小吃 0 comments
    31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關於我們

因為旅行的緣故認識池上,2015年,也在朋友的鼓勵與介紹下,在池上承租了一間60年的老房子,也將原有的設計工作從都市移往池上,利用網路工作之餘,也努力與當地人看齊,學習他們生活中的智慧,並利用這樣的空間與不同領域的朋友結合,分享共好的生活理念。

 

【走走池上】是工作室,也是一個半開放式空間,歡迎旅人來到這裡,翻閱書籍放慢腳步,品嚐我們喜愛的咖啡或飲品,以他鄉的眼光寫下精彩動人的故事,也讓走走池上得以透過旅人的角度,變得更寬廣遼闊,帶來更多的感動與驚喜。

近期文章
  •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關於我們】走走池上/設計・咖啡・書店 21 11 月, 2019
  • 【台東池上】水也上居
    【台東池上】水也上居 08 10 月, 2020
  • 【台東鹿野】熱氣球飛行員-邱盛富(達亥)
    【台東鹿野】熱氣球飛行員-邱盛富(達亥) 18 7 月, 2020
  • 【人物故事】Coffee stay
    【人物故事】Coffee stay 04 1 月, 2020
  • 【人物故事】巫露派派
    【人物故事】巫露派派 04 1 月, 2020
  • 【人物故事】多力米故事館/梁正賢
    【人物故事】多力米故事館/梁正賢 29 11 月, 2018
  • 【台東關山】關山便當
    【台東關山】關山便當 19 11 月, 2018
  • 【台東鹿野】博雅齋自然茶園
    【台東鹿野】博雅齋自然茶園 19 11 月, 2018
  • 【台東關山】日出禾作
    【台東關山】日出禾作 03 11 月, 2018
  • 【台東長濱】永福部落海鹽爺爺
    【台東長濱】永福部落海鹽爺爺 03 11 月, 2018
沒有業配只好放廣告
Copyright © 走走池上X島嶼東方 設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