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2

【在地小吃】宛美越南料理

好的廚師對於食材非常講究,兒時就負責幫餐廳買菜,甚至在家中遭遇經濟困難時,小小年紀就懂得做料理上市場貼補家用,此外她還學做衣服,三個月便回到家中開店。這一看就懂的本領,是在廚房中所訓練出來的,在她的餐廳中,每道料理永遠都是現做,她認為預先做好的食物容易失去風味,尤其是生春捲,許多店家都是放在冰箱等人購買,她卻得等到客人點單才肯動手,為的是保留外皮的口感,於是每次到訪,許多客人總會點上一份當作配菜,吃不完再打包回去當做點心。
2 月 22

【特色美食】如初丼

如初是位於中山路上一間專賣丼飯的店,外頭有著古早台式的拉門,走進店內會聽見一首首經典的台語歌曲。當[黃昏的故鄉]以董事長樂團古今相通的樂風響起,正勾勒起兒時祖父母老家的畫面,才發現這股聲音是從店內舊碗櫥所發出來的,這畫面開啟了我的記憶,於是問老闆是否為南部人,果然是來自同鄉。
2 月 22

【特色美食】甘盛堂(以更名為甘味堂)

有一種善待食物的信念,來自於兩位曾經被醫生宣告、只剩下幾個月生命的大叔。他們用失去過的健康,選取無毒栽種的當地蔬菜,以及池上米揉製的麵條,做出一碗與眾不同的牛肉麵,要以樸素淡雅,充分發揮食材應該擁有的味道,而不是人工添加物所調和出來的負擔。兩位大叔一位換過肝、另一位換過腎,有著親戚關係的他們曾想過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但天賜的機會讓他們重獲新生,也使得大病初癒後的兩人,決定要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2 月 22

【池上小吃】福原豆腐店

百年校園旁的豆腐店,放學時間,在鐵軌另一端的後火車站區域,並肩而行的孩子們正從福原國小離開。那條沒有火車行駛時的鐵軌,就像是一道界線,將熱鬧的街區劃給前站, 留給後站的是百年校園的安靜悠閒,而從學校傳來的課堂鈴聲, 彷彿成為附近學生媽媽的時鐘、定時報安。 在校園旁的舊教師宿舍附近,有家販售著炸香豆腐的店家, 原本專營豆腐製作,近年來才轉型炸香豆腐, 於是點餐後還能在工廠裡看見每日做好的新鮮食材。
2 月 21

【傳統餅舖】慶豐餅舖

雖然最忙最累的日子過去了,但對黃春富師傅而言,用紅紙包覆販售的封仔餅,仍是他這一生中,最耐人尋味的記憶。他用一雙老邁的眼睛,見證池上的人口外移,看見外來遊客旅居,流動的人潮彷彿一條記憶的河,他守著最後的封仔餅,為我們攬下一艘觀看過去的船,駛向變動的池上。
2 月 21

【特色美食】豆芳華

說起有機台灣黃豆,豆腐哥張志中總樂於分享所有考究過的知識。從品種、產地、種植,一直到豆漿、豆腐、豆干,他的心中沒有藏私,每個步驟都詳細地解說。四十歲那年,他還是一位連鎖餐廳高階主管,面對的是客人與員工,現在他最常面對的是兩袋黃豆,一個叫高雄十號,另一個是台南四號。人與黃豆的之間,豆腐哥遠離大企業的疏離與枯燥,轉而擁抱土地作物所給予的單純與快樂,特別是台灣黃豆給予的單純滋味,以及散發出的香與甜,那是全世界都無法複製出來的味道。
2 月 19

【特色美食】大陸婆婆麵食館

麵煮好了,小平房裡的客人期待已久的大盤雞麵終於上桌,碗裡浮著一層紅通通的辣油,看起來十分的嗆,但喝起來卻柔和順口,白麵厚實有勁,山雞肉與馬鈴薯燉的十分柔軟,這是店裡的招牌菜。大盤雞麵是店內廚師在家鄉時的拿手料理,池上人都稱這位廚師為大陸婆婆,她來自山西,一個十分遙遠的內地省份,而山西與台東相隔千里,有些客人會好奇是什麼樣的理由,會讓婆婆千里迢迢地來到池上,她面對完全不同的文化與風土時,該如何建立新的生活?
2 月 19

【在地小吃】田味家

點心是一種生活的調劑,在正餐前挑選喜歡的點心,讓放鬆時間增添喜悅的味道。也有人將他視為記憶的源頭,回到校園附近的街角挫冰店,削好的冰屑淋上店家熬煮的黑糖水,兩個人開心共吃一碗冰的情境,或是家裡餐桌上享用媽媽備好的點心,讓下課後的餓肚子,稍稍獲得釋放。對於田味家的力尤來說,身為客家人的媽媽總是在現有的食材中變化不同的料理,於是她繼承媽媽的好手藝,並以家中瓦斯行的淡季作為機會,打造一間放學後的點心店,讓甜味帶領人們走進美好的回憶裡。
2 月 19

【特色美食】Marquee Pizza

馬熱,深邃五官的漂亮臉龐來自於阿美族雙親,開懷大笑的性格是池上故鄉給予的天性,兩者合起來讓人不自覺就喜歡她。如此得天獨厚的人,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目標,夢想對他而言就是不停實踐,而她也通通辦到了。
2 月 19

【在地小吃】大池豆皮店

五十多年來堅持製作新鮮、不添加防腐、漂白劑的商家,在台東只有一處,那就是大池豆皮店,從創業至今仍以手工製作,雖然速度慢、成本高,但生產出的豆皮卻擁有柔和細緻的口感,無法為機器所取代。